管理机构:书画艺术品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 百年服务 分部管理 服务团队 留言&反馈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繁体版 英文版 日文版

小时
中心首页 | 中心服务 | 服务直通 | 服务快报 | 高级查询 | 资讯中心 | 名家名作 | 经典欣赏 | 画廊联盟 | 拍卖机构 | 金书院藏 | 手掌笔画
名仕席位 | 太阳席位 | 金星席位 | 意境席位 | 钻石席位 | 翡翠席位 | 黄金席位 | 现代艺术 | 军旅艺术 | 巾帼风采 | 杏坛艺术 | 服务申请
名家油画 | 名家书法 | 名家人物 | 名家花鸟 | 名家山水 | 名家水彩 | 名家版画 | 名家年画 | 名家剪纸 | 名家工笔 | 名家写意 | 名家烙画
名家国画 | 名家篆刻 | 名家工艺 | 名家彩墨 | 名家丙烯 | 名家漆画 | 名家摄影 | 名家铁书 | 名家金箔 | 名家瓷板 | 名家现代 | 名家雕塑
名家紫砂 | 名家木刻 | 名家微雕 | 名家水墨 | 名家水粉 | 名家钢笔 | 名家漫画 | 名家帛画 | 古董翠玉 | 藏品专卖 | 书画视窗 | 玉石销售
书法 名家 李兆珍 艺术品扫码支付系统
李兆珍,原名邴,字星冶,沙京人,清道光二十六年(1846)生于沙京乡上李村,父尚薇早逝,家贫,他以砍柴为生,业余刻苦攻读,曾到北京投靠姐夫,边教书边读书。 同治十二年(1873),李兆珍应乡试,中举人,3次考进士均不第。光绪六年(1880)大挑,被选送直隶省(今河北省),以知县候补。先委以天津漕船局委员,办理航运。因办事得力,复以直隶知州候补。至光绪二十年,才实授望都县知县。望都县地处中原九省要冲,赋役繁重。清军入关初年,望都县因抗清甚力,清廷不予免除附加田赋。这种不公平的赋役制度一直沿袭200多年,民众无法承受繁重的赋役,很多人流亡他乡,历任地方官也不敢奏请蠲免。兆珍上任后,决心改变这一不合理状况。他请求布政使陈宝箴代为上奏朝廷,得到陈的支持,于是他俩联名上奏,朝廷准许减五成,且每年由藩库津贴差徭银三千两。百姓闻讯,举县欢庆,并为李兆珍立生祠,时人称之为“李望都”。 光绪二十一年(1895)任武宁县知县,光绪二十四年,回任望都县知县。兆珍为政有力,境泰民安,政绩为直隶总督裕禄所重。转任清河县知县,署天津知府衔。光绪三十三年实授河南汝宁府知府。他到任后,劝农种桑,创办师范学堂,整肃吏治。之后,拟调任陈州知府。宣统元年(1909),调任开封府知府。不久,迁汝南光浙兵备道。 民国元年(1912),兆珍任豫南观察使。后历任中华民国司法筹备处处长、内务部司长、参政院参政、国会议员、安徽巡按使、安徽省省长等职。民国5年离职,晚年闲居天津秋山里,自署养寿老人。兆珍工书法,临摹王羲之,得王书神髓。 民国8年农历闰七月初一,长乐县北乡陈塘港被海啸冲溃,从厚福村至南乡江田村一带百余民房农田尽遭水淹,灾情严重。兆珍在天津知悉家乡受灾,向海外侨胞募捐得银元32000余元,但被外务部扣压挪用。李兆珍屡经交涉,无法解决。他便在天津卖字筹款,计得银元万余元汇回家乡施赈,帮助灾民重建家园,深得乡人称赞。民国16年,李兆珍在天津病逝,灵柩葬于长乐县沙京莲峰山。 这副对联用笔肯定果断,劲健得力,结字稳实,然亦时生险势,颇有可观者。署款:“李兆珍书”,嵌章二:“李兆珍印”,“星冶”。知必为其所书而无疑 李兆珍 黄遵宪 沈曾植 王星斋 陆恢 林纾 严复 沈心海 徐世昌 康有为 郑孝胥 华世奎 齐白石 黄宾虹 萧俊贤 罗振玉 李瑞清 梁启超 陈师曾 陈半丁 萧蜕 于右任 谭延] 李叔同 鲁迅   全部作品 草书 李兆珍 4500元 草书
点击进入李兆珍国际艺栈
支付宝收款服务微信收款服务
开通扫码收款服务